耶律氏

历史来源

姓氏渊源:
  单一渊源:源于契丹族鲜卑分支宇文部支,出自唐朝末年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,属于以家族名称为氏。
  契丹族是中国北方很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,原来属于东胡族系,论起源则是源自东胡的一个支系即鲜卑族。而鲜卑族中又有一个宇文部,契丹就是这个宇文部的分支之一。契丹这个名称最早在中国史书中出现是在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,在当时分布在辽水流域以北的潢河(今西拉木伦河)与土河(今老哈河)一带,过着渔猎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,以逐水草游牧为主。在北魏后期,契丹形成了古八部,八部之间互不管辖,也没有什么联系。各部独立地和北魏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。
  到了隋朝,由于突厥势力扩张,对各部族征伐不止,契丹各部为防卫突厥,开始互相联系,互相支援,后来形成了初期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。
  到了唐朝初期,契丹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。其体制是在八部酋长中共同选举一人为首领,或者叫盟主。任期三年,到期改选,但大贺氏的人有世选的特权,这时的首领已经有了管理权力。契丹首领后来率部归入唐朝,唐太宗授予旗鼓,以表示对首领权威的承认。唐朝又在契丹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,即松漠都督府,任命其首领为都督。唐玄宗时期,大贺氏部落联盟瓦解之后,重建了遥辇氏部落联盟,在被回纥统治一段时期后,又趁回纥内乱之机重新归附唐朝,而唐朝后期的衰落又给契丹的独立发展提供了良机。
  在遥辇氏联盟后期,由于唐朝末年的中原混战,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,躲避战乱。汉族的先进生产及其他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。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离中原较近,所以发展最快,势力超过了其他七部。迭剌部的夷离堇(部落酋长或联盟军事首长)一直由耶律氏家族世袭担任,这个家族从阿保机的八世祖耶律雅里重新整顿契丹部落联盟,担任夷离堇之后,就进入了契丹社会的上层,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,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。
  到了耶律阿保机的祖父耶律匀德实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时,该部落已有了发达的牧业和农业,势力强大,社会的发展也很快,开始由原始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的奴隶制国家过渡。
  耶律氏在辽、金、宋时期发展到颠峰,元朝以后开始逐渐隐息,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,纷纷转改为其他汉姓。

家谱文献:
  云南勐板蒋氏家谱,著者待考,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。现被收藏在云南剩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蒋家云处。注:该谱记载“蒋氏祖先姓耶律氏,名阿保机,创建辽国,为金所灭。后裔以阿为姓,又改为莽。在元初,随蒙古军队南征有功,授武略将军之职。明朝洪武年间,因麓川平缅叛有功,分授长官司,并世袭土职。后又经历数代,改为蒋姓。”这个家谱清晰地记载了勐板蒋氏家族是辽太祖耶律·阿保机的后裔,及其姓氏的演变过程。
  云南施甸长官司族谱,著者待考,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。现被收藏在保山地区施甸县由旺乡木瓜村蒋文良处。注:该谱开篇记有一首四阕七言诗:“辽之先祖始炎帝,审吉契丹大辽皇;白马上河乘男到,青牛潢河驾女来。一世先祖木叶山,八部后代徙潢河;南征钦授位金马,北战皇封六朝臣。姓奉堂前名作姓,耶律始祖阿保机;金齿宣抚抚政史,石甸世袭长官司。祖功宗德流芳远,子孙后代世泽长;秋霜春露考恩德,源远流长报宗功。”
  山东临朐谷氏宗谱,著者待考,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。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临朐县七贤镇甘石沟村、山东省临朐县上林镇申明亭村。注:隋朝末年,上谷郡(今河北易县)豪帅王须拔自称漫天王,举兵割据燕、赵一带,有契丹族耶律氏参与其中。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,有耶律氏任谏议大夫、仆射,其子耶律·凤楷务农,定居太平(今安徽当涂);耶律·凤池官至广州刺史,定居息县(今河南息县),为本支远祖。辽国时期,本支耶律氏与皇族耶律氏是何关系,于史于谱皆无考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辽国灭亡后,本支耶律氏即改为谷氏,不再姓耶律了。可能在当时,只要姓耶律,不管与辽国皇族疏近,一律会被认作辽国皇族而遭诛杀,为避杀身之祸,只好更改姓氏。本支耶律氏改为谷氏,是因本支兴起于上谷郡,故以祖籍地名为姓,以示纪念。明朝初期,有谷楠任威海卫指挥,其第四代孙谷德明由丰县(今江苏丰县)迁于三河(今河北三河),再迁海丰(今山东无棣),为谷氏东支始祖,亦即临朐谷氏第一世祖。第四世谷亨由无棣迁居寿光亓村(今寿光洛城谷家齐村)。清朝中期,第十世谷宝玉、第十二世谷常信由寿光迁居临朐城东南,立村曰谷家沟,后再迁居甘石沟村,现有族人二百余人。近代,第十七世谷茂荣由寿光迁居临朐上林蔡园村(今山东临朐申明亭村),现有族人数十人。还有第十六世谷庭清、谷怀仁、谷怀伦等迁居临朐七贤甘石沟村。谷德明后裔现在散居我省无棣、惠民、沾化、庆云、阳信、广饶、临清、安丘、青州、寿光、临朐、诸城等地以及河北、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,共有族人上万人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